中国碳化硅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
信息来源: 发布日期:2022-10-14
根据半导体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预计2022年全球功率半导体的销售额将达到245亿美元,实现连续第六年的增长,并达到创纪录的历史最高水平。
功率半导体及第三代半导体市场也有众多企业纷纷宣布扩建扩厂、加大投资的消息,IC insights表示,功率半导体销售额的持续增长,主要是因为这一细分市场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(ASP)达到了近十多年来的最高涨幅,2021年同比增长了8%,预计2022年将同比增长11%。
碳化硅规模上涨
结合以往数据可以看出,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复苏以来的最高增长率。IC insights还预计,到2026年,功率半导体市场年销售额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,达到289亿美元,复合年增长率(CAGR)为5.5%。
随着芯片产业进入拐点,半导体市场投资也进入了新的调整期。业内分析认为,半导体正处于战略性和周期性叠加的关键节点,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特征,而半导体是电子信息工业的基石,也被我国视为战略产品。
当前,以碳化硅(SiC)和氮化镓(GaN)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市场正焕发着勃勃生机,因其具有高效率、低能耗、散热快等特性,可为半导体器件提供高耐压、高速开关和低导通电阻等优越性能。
以碳化硅(SiC)为例,当前SiC功率器件价格较高,是硅基IGBT的3~5倍左右,但凭借优越的系统节能特性,SiC器件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汽车、光伏和储能等领域,来替代硅基器件,尤其新能源汽车已成为SiC功率器件下游第一大应用市场。
据全球知名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Yole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,2021年,全球碳化硅(SiC)功率器件市场规模为10.90亿美元,其中应用于汽车市场的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为6.85亿美元,占比约为63%;其次分别是能源、工业等领域,2021年市场规模分别为1.54亿、1.26亿美元,占比分别为14.1%、11.6%。
在汽车市场上,全球各大车企也陆续推出多款搭载SiC功率元件的高性能车型,集邦咨询(TrendForce)预计,至2026年,汽车用碳化硅功率元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9.4亿美元。
纵观市场,当前的全球SiC衬底总年产能约在40~60万片等效6英寸,无法满足下游旺盛需求,由此可见,碳化硅(SiC)已成为一片“蓝海”,新需求必然带来新机遇,在国际巨头占优的形势下,国产厂商正加速破局。
国内市场迎利好
TrendForce强调,在碳化硅(SiC)材料技术和市场不断取得突破,以及芯片结构及模组封装工艺日渐趋于成熟的前提条件下,SiC功率元件于汽车用市场的渗透率还将持续攀升。
这就必然带动碳化硅(SiC)产业规模维持向上增涨,我国抓紧此机遇期,先后出台各项政策加码助力国内市场的发展。
国家层面,有关部门先后印发《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(2019版)》、《“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”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》等鼓励性、支持性政策;地方层面,北京率先发展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要求,上海将战略发力点着重于碳化硅、第三代半导体产品的具体性能,湖北、浙江等地则提出加强产业链技术发展,提升国际竞争力、破解“卡脖子”难题等。
在国家与地方政策、资金支持下,资本市场也掀起第三代半导体投资热潮,以京津冀鲁、长三角、珠三角、闽三角、中西部等五大区域为发展核心,北京、深圳、济南、保定等多个城市都有深入布局。
目前,国内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在衬底、外延、芯片及器件、模组、封装检测以及设备和材料研发等细分领域的发展可谓“各有千秋”,部分细分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,或十分接近国际尖端技术水准。
同时,国内也涌现出一批巨头企业,如华润微、士兰微、闻泰科技、燕东微电子、斯达半导、时代电气等均有12英寸线的在建产能,或正在建设、规划碳化硅6~8英寸的产线;比亚迪、上汽、蔚小理等主机厂也在积极布局IGBT和碳化硅模块、芯片产线。
此外,我国在稳定量产能力、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具有工业供应链完备等优势,可保障产业长期稳定向上,加之我国拥有5G移动通信技术这样的优势产业,市场预计,其对半导体产业的拉动,可形成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空间。